您當前位置:潮州茶葉網 > 茶業新聞 > 行業資訊
武夷山北路有首《嶺陽謠》唱道:“嶺陽關喲,像扁擔,一頭挑江浙,一頭挑崇安!
嶺陽關,也稱綿陽關。據《讀史方輿紀要》記載:“分水、溫林、嶺陽,商旅出入,恒為孔道。太平時車來人往,絡繹不絕。戰亂時則戎馬倥傯,旌戟排空,道所居塞!边b想當年,嶺陽道上參差十萬人家,熙熙攘攘好不熱鬧。
當然,既是關隘,相伴的必是血腥與殺戮。漢元封元年,無諸王余善擁兵自重,筑王城,刻“武帝”璽自立,與朝廷分庭抗禮。漢武帝下詔,以“東越狹多阻,閩越悍,數反復”為由,派將軍楊仆率漢廷十萬大軍血戰嶺陽關,直搗閩越王城?上,余善孤苦經營百年的王城漢闕,彈指間,隨著熊熊烈焰灰飛煙滅。
好吧,茶是平和的,歷史已遠去,這和平年代,還是走近嶺陽關,感受茶的魅力。
山路崎嶇,從武夷山市區往北,經嵐谷鄉政府所在地再往北,抵達嶺陽關的半山腰,便已花了近2個小時。進了山,除了綠色,便是清澈的流水。沿著山路徒步向嶺陽關進發。路的兩邊,不時可以看到一棵二棵,一叢二叢,甚至是成片成片的茶樹。葉片有大有小,有圓一點的也有長一點的,各種各樣,不知道名字,當地人統稱為“野茶”。
越往前走,便是越往高處走,海拔高度達1500多米的嶺陽關山峰高聳,云霧繚繞,日照時間短,巖層土質獨特,水土絕無污染,優越的地理自然條件保證了這一帶野茶的品質。茶種在巖層土里,不用施肥,不用噴灑農藥,茶樹像山中所有植物一樣,采集天地之靈氣,天然生長。高山野茶與一般茶葉不同,泡在杯里格外清,喝到嘴里清涼又醇香,余味無窮。
關于這些野茶的種植歷史,有一個很悠久的傳說:高山上有塊巨石成精,下到村里禍害百姓,惹怒老天爺,被雷公劈成兩半,隨后人們發現石縫里長出了嫩綠的茶樹。從此,嶺陽村民世代種茶。
傳說畢竟是傳說,眼前的這些隨處而生、隨處而長的野茶,據八閩山水生態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闕東和所考證,至少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。歷史上,嶺陽關是古代福建直面北方的最重要軍事屏障、貿易門戶與行旅驛道。這么重要的地方,百姓聚居、種茶自然是平常事。就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,嶺陽關的半山腰上還有許多茶廠。如今,曾經的輝煌也都已沒入巖石和荒草之中了。行走之間,偶爾還可看到幾處茶廠的遺址。
八閩山水生態茶業有限公司擁有嶺陽關一帶的1000多畝茶園。說是茶園,更準確地說是茶山,茶樹一大片生長的不多,多是分散為一小片一小片,長在巖石縫、山澗旁的也有許多。
一直以來,在闕東和的心里,一直有個莊園夢,一個結合創意農業、休閑旅游、生態科技、養生牧心等內容的莊園夢。夢的核心,便是生態茶。在莊園里,園主可以體驗大紅袍的文化,可以享受這里的自然山水。除去都市里的繁忙與疲憊,細細品味山野之間的清閑與空靈。
- [2014-04-10]廣東饒平縣打造單叢茶文化
- [2014-04-10]國內外有機茶市場概況
- [2014-04-10]梅州市科學打造華南區最大綠茶生產基地
- [2014-04-10]信陽春茶遭旱毛尖減產或為大概率
- [2014-04-10]55年一遇 山東青島嶗山首得明前茶
- [2014-04-10]2014中華茶祖節活動啟動
- [2014-04-10]4月份以來江蘇揚州地產茶葉大面積開采
- [2014-04-11]茶文化融入茶產業 康縣梅園河畔茶園采新茶
- [2014-04-11]2014年益陽市力爭實現100億茶產業目標
- [2014-04-11]第六屆勐海茶王節開幕 盡展普洱茶文化魅力